1. 领域特征、结构和资源
    1. 概要
    2. 历史和总览
    3. 人力资源
    4. 养殖系统分布和特征
    5. 养殖种类
    6. 养殖方式/系统
  2. 领域表现
    1. 产量
    2. 市场和贸易
    3. 对经济的贡献
  3. 促进和管理
    1. 机制框架
    2. 管理规定
    3. 应用研究、教育和培训
  1. 趋势、问题和发展
    1. 参考文献
      1. 书目
      2. 相关来源
    领域特征、结构和资源
    概要
    哥伦比亚属热带国家,温度稳定,有地热资源,全国有广泛的河流网。国土面积1 441 748平方千米,拥有太平洋和大西洋海岸线(分别为1 300千米和1 600千米)。哥伦比亚拥有大量水文流域,水资源丰富,是世界上鱼类种类最多的国家之一,具有高度的水生生物物种多样性。丰富的淡水、咸水和海洋水体以及适宜的土地为发展水产养殖提供了巨大潜力。

    水产养殖显示出快速发展以及比传统农业活动更高的利润。但过去几年,水产养殖利润减少,主要原因是投入成本上涨(特别是饲料)和售价稳定。因过度捕捞、环境问题和生境退化等造成自然渔业资源供应量下降,水产养殖正在对替代捕捞产品做出贡献。哥伦比亚有水产养殖发展的政策和政府管理办法,国家和私人领域长期支持并推进研究和管理方面的工作。

    1985和2002年期间,水产养殖(海水和内陆)增长率为7.603%,显示出该产业是有希望的经济活动,可以对国家的渔业以及粮食安全做出实质贡献。
    历史和总览
    淡水养殖开始于上世纪50年代后期,引进虹鳟用于在公共水域开展游钓的放流。70年代开始进行咸水和海水养殖,进行了红树林牡蛎生物学和养殖的研究。80年代在中国代表团通过INDERENA(INPA。海水养殖基础,1995年)的支持下,在哥伦比亚太平洋和大西洋海域开展了以出口为目的的养殖南美白对虾的研究(INPA。内陆养殖基础,2001年)。从90年代末期和2000年初开始研究斑点笛鲷在太平洋的繁殖和养殖适应性,后来开展了在加勒比海繁殖双色笛鲷以及在加勒比海养殖扇贝的研究。

    水产养殖生产系统本质上包括:温水种类的土池和网箱养殖,例如尼罗罗非鱼以及土池养殖短盖巨脂鲤和南美白对虾。对冷水种类(鳟鱼),在土池加衬或混凝土水箱和网箱,采用半精养和精养方式,精养包括水的交换,需要增氧,有时用液体氧。

    培养了水产养殖专业人员和技术员,目前在国家部委、研究所、区域自治社团、国内或国外大学、研究中心工作。人员数量、知识和经验在持续增长。

    哥伦比亚水产养殖发展的主要事件是国际机构和组织的支持,例如粮食及农业组织、国际开发局(AID)、美洲开发银行、日本JICA、ACCI和KOICA等。重要的事件还有国外已有养殖技术的外来物种的引进,例如虹鳟、鲤鱼和罗非鱼;当地物种繁殖,例如鲮脂鲤、虎鲶、短盖和大盖巨脂鲤以及西本石脂鲤。这些是放养、推广、粮食安全和工业化生产计划中最重要的。80年代出口导向型养虾业的发展、网箱养殖尼罗罗非鱼技术的开发、近年来斑点笛鲷在太平洋区域以及双色笛鲷在大西洋的繁殖也是发展水产养殖的重要事件。同样,还有扇贝的繁殖和养殖。

    90年代晚期和2000年初, 在控制海水对虾病害(桃拉综合症和白点病)方面取得显著进展。

    在机制方面的重要事件为:创立国家可再生资源和环境所(1968–2003年),在这一期间管理渔业和水产养殖。国家渔业和水产养殖署(INPA)(1991–2003年)与其他农业领域的实体合并创立了国家农村发展署(INCODER)。
    人力资源
    涉及水产养殖的人力资源主要是养殖场的所有者或投资者,对国家现有的大部分生产能力负责。这些企业家为项目投入财政资源,在其有兴趣的活动中积累了经验和知识。利用家庭劳力以及养殖目的是自我消费的小规模生产者的数量预计为10 200多家,大中型生产者预计为350家,后者平均创造了约1万个就业岗位(海水养殖。哥伦比亚水产养殖领域竞争性决议,2005年)。

    一些生产者由专业人员、技术员或专家负责生产技术管理(兼职)、加工(临时)和销售。家庭养殖由家庭成员负责管理不同的活动,有时专门管理生产和加工。

    对虾养殖业运行着9个繁殖实验室;18个虾苗养殖实验室;20个养虾场和7个加工厂。所有单位雇佣有资格的劳力以及在各自领域的专业人员和技术员(海水养殖和ACUANAL。哥伦比亚对虾养殖竞争性研究,2002年)。

    在水产项目良好设计和技术化方面,有良好水产养殖知识的专业人员和技术员管理生产,专家负责销售。

    农村水产养殖类型I和II的养殖场完全由家庭经营,在需要时获得家庭以外工人的支持,例如捕捞和加工。

    与水产养殖相关的另一类人力资源是在大学、国家实体或私人研究中心工作的研究人员。这一类还包括国家和地方一级大学的教师和培训老师以及在国家实体工作的推广人员。还有一些与水产养殖间接相关的人力资源,例如投入物供应商、饲料生产者、服务提供者、有着当地和/或国际覆盖面的自营公司或受雇的咨询人员和顾问。
    养殖系统分布和特征
    水产养殖在全国范围进行,但主产区因养殖种类不同而不同。因不同的养殖种类,水产养殖生产在哥伦比亚所有气候区域内进行。

    海水对虾:主产区位于大西洋沿海省份,例如玻利瓦尔、科尔多巴、大西洋、马格达雷那和瓜希拉。2001年,养虾面积约为3 816公顷水面,产量13 057吨。生产设施位于沿海区域、红树林地带或盐碱沼泽地。水从海里、沼泽(沿岸泻湖)直接抽取,或来自位于河口地带的淡水或咸水渠。对虾饲料一般含35%的蛋白,在本地生产或进口。使用肥料和化肥作为土壤调节剂,包括:氢化钙、碳酸钙、三过磷酸钙、硝酸铵、糖蜜和鸡用颗粒饲料。

    池塘对虾年平均单产2 687千克/公顷,因发病情况而不同。生产设施包括长方形土池(5到10公顷)和辅助设施,例如实验室、加工厂、存储间和管理区域。孵化场、繁育和亲虾实验室(生产幼体和后期幼体)一般位于养殖场附近。

    罗非鱼: 主要生产区域位于乌伊拉、托利马、安提奥基亚、桑坦德、梅塔和考卡山谷省,约占全国产量的75%。罗非鱼养殖面积预计为525公顷。养殖方式不仅包括池塘养殖,还有网箱精养。尽管网箱养殖面积在2到5公顷之间,但产量很高。在养牛的农场也建设有罗非鱼养殖设施,水从河流或集水沟自流到养殖设施(有时需要抽取)。蛋白含量48%、30%和24%的饲料分别用于鱼苗、鱼种和成鱼阶段。有几家饲料场。使用有机肥(家畜、鸡或猪粪)或化肥(15-15-15、10-30-10、尿素、过磷酸钙、农用氢化钙、白云石和石灰石等)。池塘年单产为30到50吨/公顷,放养密度为20尾/平方米或6–8千克/平方米。在水库网箱也有养殖,主要在乌伊拉省的巴塔尼阿水库。最近开发了当地技术,单产可达150尾/立方米或50千克/立方米。

    巨脂鲤:主要生产省是:桑坦德、梅塔、科尔多巴、托利马、卡克塔、安提奥基亚和山谷。养殖面积约为400公顷,养殖巨脂鲤的大部分土地以前为放牧的草场。自流进水,或有时抽取地表水或地下水。使用蛋白含量28%和25%的颗粒饲料,与罗非鱼养殖类似使用肥料。放养密度一般为2到4尾/平方米,相当于1到2千克/立方米。还采用与罗非鱼混养方式,减少每个种类的放养密度。

    虹鳟:养殖虹鳟的主要省份有:安提奥基亚、博亚卡和昆迪纳马卡,1999年占全国总产量的78%。目前,其他几个省也开展了虹鳟养殖:考卡、乌伊拉、纳里尼奥、桑坦德、北桑坦德和金迪奥等。养殖面积预计为15公顷,养殖设施包括土池、加衬池或混凝土水箱。一般为自流进水,水量大、交换率高。使用高蛋白含量颗粒饲料:开口料含48%,成鱼料含45%,添加或不添加色素,不使用肥料。密度平均为60尾/立方米,相当于0.18到0.24千克/立方米,年单产预计为300千克/立方米。在自然湖泊和冷水水库还进行网箱养殖。

    养殖种类
    最能代表哥伦比亚水产养殖的种类是:
    80年代国家开始推进海水对虾养殖,主要目的是出口。目前,全国范围内最普遍养殖的种类是哥伦比亚太平洋区的当地种类-南美白对虾。已经实现了主要的遗传改良,封闭循环的繁殖使其对一些病害有抵抗力。

    私人生产者于1982年引进红罗非鱼,此后以手工和工厂化规模养殖。后来从不同国家引进尼罗罗非鱼的其他杂交种,包括尼罗罗非鱼。1995年后开始这一物种的遗传改良,有古巴顾问参与。研究发现在特定环境条件下一些杂交种有更好表现,原因是杂交种的遗传构成以及其亲本的成分。在引进尼罗罗非鱼方面,按照环境主管部门的要求进行了环境影响评估研究。在引进尼罗罗非鱼方面,按要求进行了营养动力学研究,原产国主管部门发放了原产证书和卫生证书,证明该种类没有在工厂化养殖条件下最易传染的疾病。

    短盖和大盖巨脂鲤是奥里诺科和亚马逊流域的当地种类,80年代开始进行繁殖和养殖,包括水产养殖促进计划。目前,大盖巨脂鲤养殖依然处于起步阶段,利用促进计划鼓励小规模生产者为粮食安全目的养殖。接受短盖巨脂鲤的情况要好一些,进行了工业化规模养殖。这些种类的重要性在于当地物种特征,生长快以及杂食,事实上在全国均有养殖。没有进行遗传改良。由于逃逸,偶尔见于其他流域,尽管到目前为止还没有建立起种群。

    为放流目的,上世纪30年代引进了虹鳟,目前见于全国大多冷水水体。鳟鱼卵从美国进口(有许可证),由于增长更快和遗传改良,作为产业使用鱼种的最大来源。
    养殖方式/系统
    小型生产者采用的主要养殖系统是池塘半精养,利用无机或有机肥以及补充使用商业颗粒饲料和农业副产品。土池或网箱精养和完全精养由工业化生产者进行。只使用蛋白含量高的饲料。后来,使用水高速交换系统、增氧机、吹风方式的人工增氧来提高单产。在养殖虹鳟的一些情况下,甚至使用液体氧。

    在网箱养鱼方面,按照外国和当地的经验开发了技术。红罗非鱼养殖成为一个重要产业,而银罗非鱼在水库养殖。

    养殖鳟鱼多为精养,采用小区域、高水交换率和高放养密度,取决于系统进水量。还在自然湖泊和泻湖进行网箱养殖。

    与环境的相互关系是无害的,原因是利用没有天然森林的小区域,偶尔在草地或农场的边缘地带建小型池塘。养殖生物逃逸到自然环境以及在池塘排水时将大量无机物质排放到水域环境,产生不利的环境影响。

    沿海岸线将池塘建在草地的情况不多。在内陆,建设土池养鱼更为普遍。
    领域表现
    产量
    根据粮农组织的统计数据,下图显示了 哥伦比亚 水产养殖的总产量:

    :
    :
    市场和贸易
    哥伦比亚水产养殖产品的市场是变化的,按产量和到大城市的距离确定销售市场。小型生产者在最近的城镇以好的价格销售产品,或直接在池边卖给当地邻居。大量生产的产品运往最近的小城市或大城市,例如波哥大、麦德林、卡利、巴兰基利亚和布卡拉曼加,因大量产品销售,价格要低一些。在这些城市,销售所有养殖种类。

    产品的销售点是中央鱼市场或商品鱼市场、高级百货店、超市和连锁店,或在一些情况下,生产企业拥有自己的销售点。

    出口种类包括:首先,海水对虾出口美国、欧洲和日本。第二,虹鳟,出口美国和欧洲。虹鳟产品一般以新鲜类型出口,对虾为全虾或蝴蝶型(新鲜或冷冻)。罗非鱼以新鲜鱼片和冷冻全鱼出口美国。

    负责协调出口的政府实体为:INCODER,作为渔业和水产养殖的管理机构,发放养殖和销售许可;INVIMA负责认证海产品质量并实施HACCP体系和良好管理操作;ICA为活体生物发放卫生出口证明,多为鱼饵料、对虾后期幼体或观赏鱼类。

    哥伦比亚有4个主要城市:波哥大、麦德林、卡利和巴兰基利亚,均为国家的主要市场,在城市中心和开发区生活着28%的哥伦比亚人口。他们被认为是消费渔业和水产养殖产品(新鲜、加工或罐头食品)的主力(商业渔业产品贸易研究,波哥大,IICA- INPA 经济研究局。1999年)。根据此项研究,调查的91%的家庭和90%的居民消费水产品。

    总体上,哥伦比亚食用渔业产品批发出口的主要市场是:西班牙、哥伦比亚免税区、厄瓜多尔、巴拿马和美国,占哥伦比亚总出口的93.1%;西班牙和免税区占75.9 %。

    养殖产品的销售结构与水产养殖的结构非常相似,多重经济因素参与不同生产和养殖活动,包括:
    • 鱼种生产。
    • 养到上市规格。
    • 加工或运输。
    • 销售渠道:
      • 最终消费者。
      • 商品鱼市场。
      • 批发销售。
      • 超市链;以及。
      • 海产品销售者拥有的专门饭店和销售点。

    2005年,哥伦比亚有88家加工场,年生产能力24000 吨,作为国家销售网络的一部分。在88家厂中,只有5家由INVIMA发放了HACCP认证。
    对经济的贡献
    自1985年起水产养殖对粮食安全做出了持续贡献,在内陆水域替代捕捞渔业产量。作为促进农村小型水产养殖计划的一部分,建设的类型I和类型II的小型池塘增多,对农村居民自我提供鱼有贡献(FAO/OSPESCA,2002年)。他们为自己消费或出售剩余部分以获得收入为目的养鱼、鸡、鸭和猪等。

    随着经济的发展,水产养殖对创造农村就业、维持国内水产品供应以及出口创汇有贡献。在资源利用方面,养殖者拥有的养殖场平均为5到10公顷(取决于所处区域),他们有权利用丰富的水资源,可以进行精养。许多小型农村养殖者建池塘进行生存水产养殖。

    在减缓贫困方面,水产养殖通过农村居民自己养鱼帮助减少现金支出。这使他们将通常买牛肉的钱的一部分节省下来。最穷家庭的小养殖池塘由国家支持建成,国家还提供培训,有时在养鱼项目开始时提供苗种。这些家庭的收入略有增加,养鱼供自己消费。
    促进和管理
    机制框架
    农业和农村发展部负责渔业和水产养殖的行政管理,制定相关政策。2003年设立的哥伦比亚农村发展局通过渔业和水产养殖管理分局实施渔业和水产养殖政策,包括在国家一级的行政管理、研究、促进、规范和控制捕捞和水产活动。
    哥伦比亚农村发展署是合并4个实体的结果(INCORA、INAT、INPA和DRI),目前集合和实施的职能是:土地分配、建设和管理灌溉区、行政管理、研究、规范和发展渔业和水产养殖以及实施生产性的农业、渔业和水产养殖项目。
    生产性私人领域在不同区域建立了贸易联合会,得到国家的认可,并在就该领域的发展、管理和控制方面确立政策、决策和措施时考虑其意见。通过“生产链、研究以及技术开发国家政策”,这些联合会还得到了国家和地方政府的支持。通过在每个区域实施该政策,生产者有权得到为领域分配的实施研究或技术创新计划的资源。该政策还有利于解决内部问题,使水产养殖生产链的所有利益相关者参与。
    管理规定
    管理渔业和水产养殖的主要规则由13/90法以及其 2256/91法令确立,涉及养殖许可的发放(生产、加工和销售),工作许可由INCODER作为主管部门发放,并通过渔业和水产养殖管理分局的注册和控制办公室。

    在环境方面,区域自治社团要求直接或通过环境准则(对虾养殖中已有)进行利用水体的特许并提交环境管理规划。目前,在生产链区域理事会的支持下,正在制定有关水产养殖的准则,目标是与环境协调以及按照环境可持续性的原则开展生产活动。

    《领土规则规划》由省和市实施,确定最重要的经济活动。一些规划包括水产养殖,作为区域发展的相关活动。
    国家药品和食品警戒所是隶属于卫生部的实体,负责食品的无公害工作。欲了解哥伦比亚水产养殖法律更多的信息,请点击以下链接:
    国家水产养殖法律回顾-哥伦比亚
    应用研究、教育和培训
    目前,水产养殖研究的重点以农业和农村发展部为主按研究议题确定,并收集直接来自区域、生产者、贸易联合会和实体的信息,目的是发现和确定该领域的研究需求和优先领域。

    农业和农村发展部与COLCIENCIAS一道,发布研究公告。通过竞争,给予所要求的财政支持。有能力承担研究计划的研究中心、大学或贸易协会有权参与研究。一些项目与生产者在养殖场合作进行。同样,政府渔业站的设施也可用于研究。私人研究中心也参与这些计划。研究结果通过私人出版物或负责这类研究的官方组织对该领域公开。

    主要的公共研究所是:
    • COLCIENCIAS。
    • INVEMAR。
    • INCODER。
    • CENIACUA。
    • 大学。
    大学授予的学位是:
    • 水产养殖专业人员和技术员(科尔多巴大学)。
    • 水产工程师(纳里尼奥大学和安提奥基亚大学)。
    • 渔业工程师和水产养殖硕士(马格达雷那大学)。
    • 海洋生物学专业人员(约格-塔德雷兹那大学)。
    • 兽医和动物技术员(不同大学)。
    • 水产养殖专家(亚诺斯大学)。
    • 农业技术员(重点在水产养殖)(哥伦比亚加姆伊萨兹-卡达威德工艺学校)。
    趋势、问题和发展
    过去10年,影响水产养殖发展主要趋势的因素为:
    • 哥伦比亚居民消费鱼的愿望。
    • 农业多样化。
    • 与其他传统农业生产领域相比,水产养殖提供更高利润。
    • 国家政策促进水产养殖以便供应国内和国际市场并为粮食安全和减缓贫困做出贡献。
    • 利用分布在哥伦比亚的大量水生生物物种多样性。
    • 动物蛋白的生产。
    • 淡水和海洋环境中捕捞渔业资源供应的减少。
    • 有土地和合适的水体资源。
    • 由于地处热带区域,可以获得不同的地热和稳定的温度。
    • 哥伦比亚不断增加的人口。
    • 在小的空间生产无公害动物蛋白的可能性。
    • 经济全球化和自由贸易协定。
    • 国内和国际市场需求。
    另一方面,哥伦比亚水产养殖受到该产业全球发展的影响。无疑,随着人口的增加,哥伦比亚手工和工厂化养殖将增长和扩大,提供水产品满足不断增加的对食品的需求。

    在水产养殖和环境的相互影响方面,哥伦比亚在避免影响生态系统方面法律齐备。虽然实施必须的减缓措施十分昂贵,但不得不开展一些项目以减少对自然环境的影响,特别是水生环境。

    最后,由国民经济总值下降4.2%反映出的哥伦比亚经济危机导致失业率超过20%(PNUD–DNP–ACCI– PDH。“哥伦比亚10年人力资源的发展”。2004年)。居民购买力因此下降,总体消费需求缩小,水产养殖也不例外。此外,社会治安问题对生产有严重影响,导致一些生产中心关门和废弃,不得不从厄瓜多尔和阿根廷进口农产品。由于与厄瓜多尔、智利、阿根廷和巴西的产品存在竞争关系,进口产品价格更低,对哥伦比亚水产养殖产品有不利影响,导致产量下降。来自邻国渔业产品的走私使情况恶化。
    参考文献
    书目

    DANE. 2004. Estadísticas del Producto Interno Bruto. Boletines 2003–2004. Bogotá.

    DANE. 2004. Estadísticas Demográficas. Anuario Estadístico. Bogotá.

    DNP. 2004. Indicadores de coyuntura económica. Bogotá.

    DNP. 2004. Diez años de desarrollo humano en Colombia. Bogotá.

    FAO/OSPESCA. 2002. Informe de la Reunión Ad Hoc de la Comisión de Pesca Continental para América Latina sobre la Expansión de los Diferentes Tipos de Acuicultura Rural en Pequeña Escala como Parte del Desarrollo Rural Sostenido. Panamá, República de Panamá, 21-24 de mayo de 2002. FAO Informe de Pesca. No. 694. Santiago, FAO. 37 p.

    Fundación Humedales & INCODER. 2004. Las estadísticas de las pesquerías, fundamento de la evaluación económica, la ordenación, la administración y el desarrollo sostenible de la pesca en las aguas interiores y de las aguas marinas de Colombi. INCODER, Bogotá.

    INPA & IICA. 1999. Estudio de mercadeo y comercialización de 11 productos. Bogotá.

    INPA. 1995. Fundamentos de Acuicultura Marina. Bogotá.

    INPA. 1996. Fundamentos de Nutrición y Alimentación en Acuicultura. Bogotá.

    INPA & ICA. 1999. Estudio de mercado y comercialización de productos pesqueros. División de Estudios Económicos. Bogotá.

    INPA. 2001.
    Anuario estadístico del Sector Agropecuario. Fundamentos de Acuicultura Continental, Bogotá.


    PNUD, DNP, ACCI & PDH. 2004. 10 años de Desarrollo Humano en Colombia.

    Minagricultura y ACUANAL. 2002. Estudio de competitividad de la camaronicultura Colombiana.

    Minagricultura. 2003. Bogotá.

    Minagricultura. 2005. Acuerdo Sectorial de Competitividad de la Cadena de Piscicultura en Colombia.
    相关来源
     
    Powered by FIGIS